从“火焰山”到“绿水青山”: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奇迹

元描述: 长汀县曾经是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,被称为“火焰山”。通过25年的不懈努力,长汀县成功实现了从“火焰山”到“绿水青山”的飞跃,创造了绿满汀江的生态奇迹。本文将带您走进长汀,了解其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,以及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,实现绿富共赢。

吸引人的段落: 想象一下,一片曾经被红色荒漠覆盖的山区,如今绿树成荫,溪水潺潺,鸟语花香。这就是福建省长汀县的真实写照。曾经被称为“火焰山”的长汀,饱受水土流失之苦,然而,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,当地人用汗水和智慧,将这片荒芜之地变成了绿水青山,创造了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奇迹。这个奇迹不仅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,更在于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,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,实现绿富共赢。跟随我们的脚步,走进长汀,探寻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生态奇迹,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力量!

水土流失的“前世今生”

长汀的“火焰山”

长汀县,位于福建省西南部,是典型的南方红壤地区。由于过度砍伐森林、开垦坡地,导致土壤侵蚀严重,水土流失现象十分突出。上世纪80年代,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6.2万亩,占国土面积的31.5%,被誉为“中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”。

昔日的长汀,山光岭秃,草木不存,夏天阳光直射下,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,红色的土壤如同火焰在燃烧,因此被称为“火焰山”。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,也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,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。

25年,绿满汀江

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,长汀县人没有放弃,他们决心改变现状,让这片“火焰山”重现生机。从最初的封山育林到后来的“以电代燃”,从实施河长制、林长制到整体推进生态县建设,长汀县人不断探索,采取多种水土流失治理方式,最终实现了从“火焰荒山”到“绿水青山”的飞跃。

25年来,长汀县累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面积323.4万亩,治理坡耕地3.81万亩、崩岗1309个;森林蓄积量提高到2179.9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达79.55%;水土保持率从86.18%提升至93.56%。

“长汀经验”: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

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

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,更重要的是,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,实现了绿富共赢。

位于河田镇南塘村的绿之梦家庭农场,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,发展金鸡、金稻、金针花、金银花、金桔等产业,带动了周边91户农民走上庭院经济致富路。 农场负责人易小贞说:“南塘村交通便利,很适合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;只要坚持生态建设,这片绿水青山就将变成村民的‘金山银山’。”

“碳汇交易”:生态效益“变现”

在长汀,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还体现在“碳汇交易”上。今年4月,中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完成,交易河田镇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,总价18万元人民币。 这标志着长汀县在探索生态效益“变现”路径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
“林下经济”: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

长汀县还鼓励和引导农民在保护的前提下,科学发展林蜂、林果及河田鸡等林下经济,让森林成为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,实现绿富共赢、农民增收。

“长汀经验”充分体现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,为世界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样本与借鉴。

“长汀经验”的启示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,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:

  •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: 只有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。
  • 加强生态保护制度建设: 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。
  • 探索生态效益“变现”路径: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,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  • 科学发展林下经济: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,发展林下经济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是什么?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生态优先,采取多种措施,最终实现了从“火焰山”到“绿水青山”的飞跃。其主要经验包括:

  • 封山育林: 恢复植被,减少土壤侵蚀。
  • 以电代燃: 减少能源消耗,减少碳排放。
  • 河长制、林长制: 加强生态保护管理。
  • 生态县建设: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  • 探索生态效益“变现”路径: 通过碳汇交易、发展林下经济,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
2.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?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,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其主要积极影响包括:

  • 发展生态农业: 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。
  • 发展乡村旅游: 吸引游客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。
  • 碳汇交易: 探索生态效益“变现”路径,实现绿富共赢。
  • 林下经济发展: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,增加农民收入。

3.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对其他地区有哪些借鉴意义?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以下借鉴意义:

  •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: 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  • 加强生态保护制度建设: 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。
  • 探索生态效益“变现”路径: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,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  • 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发展: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,发展林下经济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4.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?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:

  •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: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,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。
  • 深化生态效益“变现”机制: 探索更多生态效益“变现”方式,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  • 发展绿色产业: 发展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。
  •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: 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。

5.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如何推广?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推广:

  • 举办交流学习活动: 邀请其他地区学习交流,分享经验。
  • 编写宣传资料: 制作宣传册、视频等资料,推广经验。
  • 建立示范基地: 建立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基地,供其他地区参观学习。
  • 加强国际合作: 与国际组织合作,分享经验,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6. 长汀的生态奇迹是如何实现的?

长汀的生态奇迹是当地人民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。他们从最初的封山育林到后来的“以电代燃”,从实施河长制、林长制到整体推进生态县建设,不断探索,采取多种水土流失治理方式,最终实现了从“火焰荒山”到“绿水青山”的飞跃。这其中的努力,不仅体现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,更体现在当地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奉献。

结论

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,充分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,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强生态保护制度建设,探索生态效益“变现”路径,积极发展林下经济,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。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,长汀县将继续发挥生态优势,实现绿富共赢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